最新動態(tài)
去英國留學一年的都是有錢人嗎?
就看到一些帖子老有人噴這個,我又比較較真。就具體說一說這個事情。
就真的不是的,起碼大多都不是,很多就是平平無奇的普通家庭,或者國內(nèi)的小老板,收入水平很多家庭現(xiàn)金流也就夠個一年左右。多的話,可能真要賣個一套房啥的。
為什么這么說了?
1.來英國留學消費大戶屬于低齡留學段
就讀一年的學生很多都是來讀碩士的,讀完跑回去就業(yè)了。不像哪些GCSE、A-level還有本科就過來的。這類學生才是真的有錢。
但這類學生占比其實不大,沒有一年碩士群體多,雖然現(xiàn)在留學也在低齡化,但精英教育這種畢竟是少數(shù)家庭拓寬賽道的選擇。國內(nèi)起碼大部分家庭是負擔不起A-level一年4w+英鎊的開銷的。這讀完都大幾百萬了。
低齡的這種學生其實在國內(nèi)就開始卷了,可能幼兒園就開始上私校,一個月上萬的那種,幼兒園讀完其實都可能是人家一些碩士去倫敦一年的費用了。這種真的沒法比,有錢的對教育的投入也是真的只能感慨卷。
但一年碩士真不屬于這個序列,如果家里有條件,再準備的晚,真有留學計劃,本科直接就轉(zhuǎn)學過去讀一年預(yù)科,刷好學校去了。不會等著本科四年讀完的。
2.很多來英國讀一年碩的學生,好多都是工薪家庭
其實現(xiàn)在留學已經(jīng)產(chǎn)業(yè)化,大眾化了,就國內(nèi)一年拿個30-40w左右的你覺得多嗎?其實大部分一線城市工薪家庭積累下也夠了。為了孩子也就湊湊就去讀了,甚至有些家里親戚挪動下的也有。
這費用就出來了,這類學生出去花銷也不會多,基本都比較乖巧懂事,自己打打工,一周20小時拉滿那種。然后自己做飯,挑超市打折的食物去買,這種學生不少的。真的不要覺得留學生都是光鮮的。我每年接觸這么多,富有的,貧窮的其實都有的。
我有好幾個學生,就是吃著廉價面包,去淘便宜的豬蹄一周能吃很久的。但這種學生往往讀完后出息也是,更知道生活的不易,對錢的渴望越大。很多都能抓住身邊的機會留在英國那邊。然后憑借時光,混的更好的。
3.不要以為很多學生,爸媽一次性就把費用給足夠了,其實不夠的,額外的開銷總是很大的
誠然,起碼過半的留學生不會為自己的學習生活去發(fā)愁。畢竟家里都安排好的,預(yù)算都拉滿,超個10個w的預(yù)算也沒啥。但有些家庭不行啊,特別是國內(nèi)一些父母是教師的孩子,還有一些其他比如家里因為covid-19,本就越來月難做的生意面臨破產(chǎn)的。
很多這樣的留學生其實每過得挺艱苦的。
他們的留學生涯不是圣誕節(jié)、復活節(jié)后的各種歐洲游,周末的英國各種打卡。他們的留英生活是中餐館打過工,片過烤鴨。去攝政公園幫人家富人遛過狗或者被狗遛。零售品牌做過銷售員,搞明白了入貨上架,標價等等流程。倫敦街頭做過攝影助理。啥都做過,然后磨礪自我,早早的為家里補貼開支,畢竟都不容易,從而更加成熟,越發(fā)堅韌。
4.很多來英國讀一年的,其實是自己工作幾年,有了一定積蓄,然后追夢來的
這類學生也很多,專科畢業(yè)的,工作幾年,或者本科在目前公司混的不如意有瓶頸的。還有一些本身有著留英夢,只是家里那些年條件實在不允許的。
他們小心的把自己的夢想隱藏了,通過自己幾年的工作,積累,終于存夠了可以投資自我的費用。然后來了英國而已。他們的沒分錢其實都是小心謹慎的花的。
能申獎學金,能不找中介的地方都是自己動手的。這種學生其實目的性更強,更知道自己要什么。其實留英人群里面,也屬于這批人留得多。
總結(jié):這么較真這個話題,不是想要抬杠啥。的確有錢的人多,但很多都是高中、本科就過去的。這種小孩有的更好的,有的沒有變好。
碩士很多學生,其實并沒大家想得那么光鮮。所以很多去英國讀一年碩的學生,會特別急功近利,特別市儈,會想著讀完要快速收回留學成本。會想著通過留學來迅速破圈。
但往往這種想法會事與愿違,回國后,該一個月6-8k還是這個費用。很多學生,特別是條件越差的。又特別急功近利的,很多其實是差的認知,差的是資源。就說句不怕被大家罵的話,很多一年碩的學生,d絲還挺多的。眼高手低不說,還覺得自己留學了很牛,見識了很多。其實啥也不是,回國拿幾k工資的多的是。還覺得命運不公,家里沒給好的資源。抱怨這個,抱怨那個。認知邏輯其實還是很底層,這種人在一年碩里面多的是。